今天求婚纪要和大家普及一下求婚后迁户口的手续流程。虽然婚后迁户口并不是强制行为,但在中国婚后都会进行户口的迁移,很多人对迁户口的程序也并不熟悉,所以一起来看看吧。
一、婚后迁户口的条件
夫妻双方分居两地(不同市,县辖区)或者是一方是农业户口,或者是另一方是非农业户口性质的,那么就可以申请夫妻投靠入户。
二、婚后迁户口的手续材料
1、入户申请理由的书面报告。
2、夫妻双方的户口本,海鱼居民身份证,求婚证。
3、申请入户一方原籍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还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待业证或者有关下岗证明。
三、婚后迁户口的流程
【夫妻户口同省不同市】
1、拿求婚证和女方的户口本,到女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把婚姻状况改为“已婚”,并且开具“户籍证明”。
2、拿双方的户口本,还有双方的身份证原件,还有求婚证,女方户籍证明,男方村(居)委会证明,到男方派出所填写入户申请表,报县公安局审批。
3、审批后,可以网上迁移,也可以拿“户口准迁证明”到女方派出所把户口迁回来。
4、女方落户以后,要重新办理身份证。
【夫妻户口不同省】
1、拿求婚证和女方户口簿,到女方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把将婚姻状况改为“已婚”,还要开具“户籍证明”。
2、拿男方的户口簿,还有男女双方的身份证,还有求婚证,还有女方户籍证明,男方村(居)委会证明,到男方户口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填写入户申请表,报县公安局审批。
3、审批以后,拿“户口准迁证明”到女方户籍派出所开具“户口迁移证”。
4、拿男方的户口本,还有女方户口迁移证,到男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落户。
5、女方落户以后,需要重新办理身份证。
以上就是求婚迁户口手续流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好的帮助。
彩礼是我国求婚时的一种习俗,是指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后,由男方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相反,如果求婚后不久半年左右,新人离婚了这彩礼钱还能退吗?或者这彩礼是属于谁的呢?
一、求婚一年离婚彩礼能退吗
关于彩礼返还法律有严格的规定,大致分一下三种情况;
1.如果只订婚没有求婚,那么如果解除婚约,则彩礼全部返还男方,无论谁提出解除婚约都是全部返还。
2.如果求婚时间没有超过一年,双方离婚,可以返还部分彩礼,各地法院掌握的返还比例不一致。视情况而定。
3.如果求婚时间超过一年,那么离婚时,按照法律规定彩礼不能返还。
二、求婚半年离婚彩礼归谁
1、解决彩礼纠纷时,决定彩礼是否返还以当事人是否缔求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给付彩礼后未缔求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应返还彩礼;如果已求婚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一些特殊情形除外);按照习俗举办求婚求婚仪式但没有领取求婚证书的,解除同居时彩礼原则上不予返还。
2、求婚前给付彩礼的,必须以离婚为前提,才能考虑支持返还请求。如果给付彩礼之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给付人要求返还彩礼的,不予支持,因为此时夫妻尚作为一个共同体,遵循夫妻法定财产共有制。如果当事人在离婚诉讼时提出该项请求法院准许离婚的可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支持返还彩礼请求;判决不准离婚的不能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3、必须是当地确实存在婚前给付彩礼的习俗。一般来说彩礼问题大量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人们迎亲嫁娶,多是按民风、习俗形成的惯例。如果当地没有此种风俗习惯存在,就谈不上给付彩礼的问题。对于不能认定为彩礼的、属于男女交往间所为的给付财物如何处理,要视具体情况及性质,由法院依法作出处理。
4、给付彩礼后办理了求婚登记,但双方并未在一起共同生活,对于要求返还彩礼的,应予以支持。双方登记求婚后,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助、共同生活的经历,实质意义上真正的共同生活还没有开始。
婚姻是爱情的成果,从爱情到到婚姻是水到渠成之事,之后再从爱情到亲情,携手共进。当已不能再携手,离婚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新人只要到了国家法定求婚年龄,民政局才会受理求婚登记的申请。那么男的多少岁求婚合法呢?
一、男的多少岁求婚合法
国家对于求婚男女的法定求婚年龄是,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鼓励晚婚晚育。
港澳台由于情况特殊,国家允许对婚育年龄有所修改。香港注册求婚的年龄是年满16周岁,年满16周岁但未满21周岁需要双方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军人的求婚年龄有所要求。国家法定求婚年龄对军人同样适用,但因为军队提倡晚婚晚育,因此军人一般会等到25周岁才领取求婚证,女军人则会年满23岁再求婚。
少数民族情况比较复杂,还会涉及到宗教问题,所以国家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允许部分少数民族不遵从婚姻法对于求婚年龄的限制。
二、求婚法定年龄依据
1、人的身心发展
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成熟度也不同。如果把求婚年龄定太早,很多新人无论是身心还是经济条件都不够成熟,对婚姻责任感不强,会造成离婚率上升。很多人也没有成熟的经济条件,无法负担婚姻生活,这样是对双方的不负责任。将求婚年龄定在男生22周岁,女生20周岁,处理婚姻问题会更加成熟。
2、社会因素
1980年制定的求婚法定年龄还考虑了很多社会因素,比如当时的经济状况,国民素质,文化的发展程度等等。适当的提高法定求婚年龄,不但符合国情,也符合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
到达国家法定求婚年龄,就可以挑选一个求婚吉日,前往民政局登记领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