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宫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明代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整个南岩宫镶嵌于悬崖峭壁上,依山而建,就险峻程度和著名的恒山的悬空寺可以相提并论。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从紫霄宫到终点站乌鸦岭后,再步行经过南天门,就可以到达南岩宫。南岩宫周边树木苍翠,现存主要建筑有天乙真庆宫(石殿)、大殿、两仪殿、南天门等,还有飞升崖、龙头香等武当山著名景点。传说中,这里也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的地方。
当你从陡峭曲折的古道经过南天门,来到南岩宫大殿(玄帝殿)时,会觉眼前豁然开朗,脚下是深不可测的黑虎涧,向前方望去,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在众山环拥中,满目青山,云雾缭绕,会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南岩宫内的天乙真庆宫,始建于元代,是一座“石殿”,建筑中所有的构件,如:梁柱、门窗、匾额等,都是由青石雕凿成,然后榫卯拼装而成,是中国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天乙真庆宫建于悬崖之上,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超乎想象。
在天乙真庆宫的右侧是两仪殿,殿外崖前有一个雕龙石柱,横出栏外2.9米,宽仅30多厘米,上面雕着盘龙,龙头上放着一个小香炉,这就是著名的“龙头香”。这里三面都是万丈深渊,古时很多善男信女们为表示虔诚,每次来武当山都要烧“龙头香”,不少人因不慎,摔下万丈悬崖绝壁而粉身碎骨。如今为了安全,已经不允许游客亲身去冒死敬香了。
南岩宫附近的飞升崖(岩)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这里三面是绝壁,一条小路可以到达峰顶,在这里眺望远方,山中美景尽收眼底。传说中,真武大帝年轻时就在这里修炼几十年后飞升成仙。在飞升崖上有一块伸出岩壁的巨石,叫“试心石”,相传真武就是从这块巨石上跳下而升天的。巨石下临万丈深渊,十分危险,如果你来这里游玩,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去涉足这块巨石。
南岩宫附近的乌鸦岭,是山上住宿比较集中的地方,很多游客会选择在这里住宿。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位于武当山狮子峰60度的陡坡上,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年间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了当年的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传说中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成仙前的身份)15岁时入山修道之初,就住在这山坡上。
太子坡(复真观)建筑群包括复真桥、九曲黄河墙、龙虎殿、祖师殿、太子殿、五云楼等主要建筑。乘坐景区大巴到达太子坡的停车场后,迎面就是“复真桥”,过桥后的山门门楣上,砖雕的匾额刻着“太子坡”三个大字,这是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驸马都尉沐昕亲笔题写的。
走进山门,就是著名的武当山“九曲黄河墙”。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七十多米长的红色夹墙,回转起伏,曲曲弯弯,犹如波浪起伏,弯曲高大的红墙,配上绿色琉璃瓦顶,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美感十足,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这里也是山中摄影迷们驻足流连的地方。
在祖师殿(复真观大殿)中,你能欣赏到供奉的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这一组巨大的塑像是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约有600年的历史。而在太子坡(复真观)建筑群的最高处,是明代建造的太子殿。殿内有真武大帝少年(太子时代)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所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当年太子生活学习的艰辛。殿内还供奉有铜铸太子读书像,这里也是武当山唯一求学祈福之地,每年都有考生或父母来这里敬香祈福。
如果你是古建迷,那么你在太子坡一定不能错过五云楼。太子坡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约15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五云楼采用了传统的营造工艺,墙体、隔间、门窗都是木质结构。五云楼最值得看的是顶层的“一柱十二梁”: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这种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在太子坡游玩,你还能看到红军时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在观内照壁上写的“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工农贫民的军队”等革命标语。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
武当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至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导览图: